Monday, January 6, 2014

2013年年尾對於「小小超」李澤楷來講,可用「跌宕起伏」4字形容,在心滿意足迎回CSL之後,豈料一筆在去年11月敲定的美國電動車製造商Fisker收購計劃,突然遭遇攔路虎,李氏目前已為Fisker債務支付了2,500萬美元(1.96億港元)。內地汽車配件商萬向集團,在2013年最後一日突然入標,且獲得Fisker一些債權人的支持,令到小小超這宗大Deal,隨時難產。

【本報記者林環報道】據外電報道,Fisker的債權人現在要求美國破產法庭,廢除已達成的將Fisker售予李澤楷旗下的混合動力技術控股投資公司(Hybrid Tech Holdings LLC)的交易,同時舉行公開拍賣。

法院文件顯示,參與競購的萬向集團設於美國的全資公司給出的收購條件,除了以2,572.5萬元(美元,下同)收購Fisker資產,萬向還將承擔部份公司債務,以及重組後債權人將擁有20%的公司股權。法院文件中Fisker債券人指,與Hybrid Tech控股相關的公司債務出售以及競購程序,並沒有最大程度滿足債權人的利益。

萬向早前購電池供應商

此次參與競購的萬向亦並非是橫空出世,萬向在2012年收購了Fisker電池供應商A123 Systems,在去年1月便夥拍通用前高管Bob Lutz,計劃控股Fisker,有關收購接洽要早於李澤楷去年5月才與公司管理層溝通。然而,公司創辦人之一的Henrik Fisker,在去年3月因管理層分歧被迫離開公司後,便與在Fisker持股約5%的李澤楷接觸,而李氏在10月份時以2,500萬至3,000萬元的絕對高價競拍下公司的最大一筆債務,成功成為公司的最大債主。

胸有成竹的李氏財團發言人稍後便指出,收購債務只是第一步,在掌握公司後,會盡快恢復生產。

重開生產線需五千萬

有分析認為,若重啟Fisker新車型Atlantic開發和生產,還需花費約5億元,而重啟Karma生產線,則至少需要5,000萬元。據內地媒體報道,李澤楷正計劃與加拿大電池供應商ALP、美國充電佔服務商Aero Virnment一同重啟研發與生產,合作內容亦涉及內地公司。

Fisker之前因新能源車概念,備受美國政府及投資市場的青睞,然而其電池技術、動力傳動系統皆採用外包模式,目前擁有的唯一車型Karma則是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跑車,且在20127月便已停產,公司運營6年從未錄盈利。美國能源部已為其注資超過1.92億元,但只收回了5,300萬元。


李澤楷最終是否能擁有Fisker,當地本周五時間,美國破產法院將舉行聽證會,以決定Fisker是繼續出售給李澤楷關聯的財團,還是重新考慮其他買家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